梦
的
开
端
2018年的秋天,张依然初入大学,一颗神秘的辩论种子也在这个时候冒了芽。
以如今武汉大学辩论队执行教练的身份来说,这颗种子在未来自然长成了葱郁的参天大树;而对于当时那个懵懂的经管院大一新生来说,它只是一次捉摸不透的、不期而遇的机会,是一个不可预知的、神秘莫测的可能。
那时的她难以预见,往后几年意料之外的闹剧将纷至沓来,而命中注定的艰辛、历练、跌宕起伏与得偿所愿,将构成她大学生活中最精彩的主线。
张依然作为在校生代表之一在2023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
01
#关于一些伏笔
如果我们回顾张依然大学之前的人生,便能明白这颗种子的发芽也并不是偶然。从小学起,她就经常参与播音、主持、演讲、朗诵等活动,不难看出,热爱表达的童心是辩论种子最初的养料。不同于一些初高中就开始接触辩论的同学,大学之前,张依然并没有接触过辩论,是对表达的兴趣自然而然将她领到辩论的门前。
“法不空出,道不经传”,宣传单上这么写着。张依然不过是看了眼传单,对着招新信息动了一个念,便被倏然吸入门中,从此与武大辩论结下深深的缘——既然是对的人,那就怎么都别想逃走了。
小学的张依然喜欢参加各种文娱活动
图为张依然参加功夫扇表演
02
#萌新打怪,秘籍掉落
依稀记得是十月,刚进入经管院辩论队的张依然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次正赛,院新生赛。这次经历为她的过山车式辩论生涯奠定了基础,上来就是一个大俯冲——但她坐得稳稳的。虽然院新的路她走的并不长,但学长姐的点评与建议让她醍醐灌顶。第一轮拿下比赛以及佳辩的她,依旧被高海涛学长教育,称她的结辩“机械读稿,硬上价值”,这让她反思结辩的框架与技巧,重塑辩论审美,不要产出一段与比赛脱节的结辩,不要追求做一台僵硬的留声机。
第二轮的辩题是“如果人生是一本小说,角色和情节哪个更重要”,她觉得有些反驳双方都只是在无意义地拉平,没有触及到辩题真正的核心,也没有办法决出胜负。于是,她在比赛中直接进入了下一层比较,然后以2:3输掉了这场比赛。听到评委点评时她才明白,虽然这些攻防不会奠定胜负,但是也是一场比赛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就是——虽然出了这一招不会让你赢,但不出这一招一定会让你输。
张依然院新生赛第二轮以2:3憾负
03
#虽然惊险,但是爽
院新输掉比赛以后,获得两场最佳辩手的张依然幸运地参与表演赛的机会,开始和队友如火如荼地准备起来。她和她所在的队伍秉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大发善心,艰苦奋斗”:一整个星期只为给对方辩友出论。因为直到表演赛开始的前一晚,带他们的学长姐才发现之前抽题的时候看岔了,他们的持方拿反了。
得,问题都产生了,那总得解决吧?你说没时间,开玩笑,辩手还有睡眠吗?(不是)
当晚,像所有辩圈的“小朋友”都会经历的一样,张依然被学长姐们疯狂灌论,虽然内心和情绪还处于震惊之中,但头脑已经被大量颠覆性信息淹没,属于是: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知识就进入了我的脑子。
第二天下午,她先是穿上西装去参加学院的骨干培训,负责小组最终的演讲展示,结束后又风风火火地赶到表演赛所在的景林报告厅,拿出昨晚刚出炉的论碾压全场,夺得最佳辩手。这次意外的波折让她真切意识到辩手的“善变”:即便是准备了一个星期的观点也可以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推翻,她可以去场上说自己之前完全不信的话。
对于这次经历,张依然锐评,“虽然惊险,但是爽”。
2018年经管辩院新表演赛上的张依然
“爽文女主”的眼泪
作为18年校队第一轮面试第一名以及当年唯一入队的大一队员,上天好像给张依然开了“爽文女主”的剧本。可她的辩论小说根本不是一帆风顺,跌宕起伏当中暗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眼泪。
01
#成败往往在一念之间
经管辩每年都会举行金秋总结会和校队面试动员会,除了告诉大二的朋友们应该抓住机会以外,也鼓励各位大一队员去面试积累经验。可能正是因为大一这个年级给了张依然哪怕失败了明年还能再来一次的底气,她以松弛的状态参加了那年的校队面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二面。
武汉大学辩论队2018年招新第一轮面试结果
在二轮面试开始之前,张依然打过退堂鼓,因为她实在紧张到没勇气参加。话虽这么说,谁会在这种时候放弃呢?张依然深呼吸,还是战战兢兢地踏上了第二轮面试的路。不同于临时抽题目的一面,二面提前给了题目,张依然还记得当时的她捏着一张写了立论的A4纸,站在樱顶左边的小门等待。当时的天色昏暗,夜空中的星星只有几颗,樱顶的窗户里透出来几丝光亮,虽不足以照亮她的稿件,但照亮了她对校队的向往。这一次,她用她略显青涩的攻防,以中游的成绩通过面试,进入了三面。
武汉大学辩论队第三轮面试场上的张依然
第三轮面试过后,在入学那年的冬天,张依然从250多名辩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武汉大学辩论队的一员。在当时录取的13位队员中,她是唯一一名大一新生。
在这场拿到樱顶通行证的旅程中,她有过一开始的,也有过后来的彷徨失措。如果当时候没有多出来的那一份勇气,可能就不会有现在坚持了五年辩论的张依然,一念之间,千差万别。
张依然18年拍下的积满雪的樱顶
02
#集训登顶的代价是吃不上饭
入队后的寒假集训,张依然就拿下了冠军。对此,她谦虚地表示,自己实力不好,主要是靠学长姐Carry,她只是一个登顶挂件。谈起寒假集训的难忘经历,张依然提到,寒假集训是导师带队,但好巧不巧那年她所在队伍的导师罗冠华和梅晋晗学长都要打山海杯,而他们集训的任务之一就是出模辩,还要根据模辩表现打分,计入成绩。这下好,不仅这场备赛没有导师指导,上场还得打导师。
和导师讨论题目发现导师竟然在对面
而暑假集训采取的是个人积分制,决赛日的时候根据大家的积分高低划分为四支队伍,张依然所在的积分最低的D队需要准备三场比赛,而最高的队伍只需备赛一场,在顶峰等着应战就好。张依然所在的D队就在这样的车轮战中一路打了上来,备了三场打了三场,从早上九点打到下午三点,口水都说干了,中饭也顾不上吃,不过最后还是倒在了决赛,获得亚军。低谷,逆袭,决战,“真就爽文女主呗”,张依然笑着说。
暑假集训中队员们一起观摩学习经典比赛
在集训中,张依然收获颇多,不过大一进队的缺点也在集训中得以暴露——大二的队员们只需要参加一年集训,张依然需要参加两年,也就是四次集训。这也让她在本科宿舍的四人里一直保持着最晚离开学校和最早抵达学校的记录。
03
#现实给的当头一棒
校新生赛是张依然第一次以经管辩的名义进行自我介绍,不同于其他比赛,新生赛的意义在于不可倒带与重来——新手期只有一次,这就是此生仅有的一次机会。张依然作为那年唯一进入校队的大一新生,心里攒着一股劲,试图要在全校的舞台证明自己。但如院新一般,她又以2:3的票型和最佳辩手倒下了,这次比院新多走了一步,输在了第三轮比赛,输给了当年的冠军队伍。
校新第三轮的赛前队伍合影
当时的辩题是“应不应该取消校服管理制度”,张依然所在的队伍持正方,昌凯文学长给他们的建议是将自由推定为前提,需要对面论证校服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而其他学长姐却表示反对,认为在惯常的辩题剖析上,正方更像是政策变动方,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论证义务。比赛中投他们的两位评委都有接收到他们所提及到的自由含义,但张依然他们却打的不够坚定,在论证义务究竟应该放手一搏还是保险起见中犹疑,也没能很好地突破对方的论证框架。
张依然和校新队友以及带队学长姐的合影
这场比赛对张依然的影响十分深远,她意识到,在有限的45分钟里,你需要选好一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等一场金色的雨
回忆起一年一度的金秋辩论时,张依然说,那是武大的情怀,是院系的传承,是辩手的荣誉,是经管辩“远在咫尺”的梦。
01
#年年有金秋,晴雨几何未可知
第一年,张依然目睹学长姐一轮游,即使没有上场,也免不了和大家一起难过。15级队长龙希程说,经管辩队史从没进过四强,以后如果进了四强,一定会飞回来看大家。
第二年,张依然踏上金秋的舞台,和队友们一起打破队史,杀入决赛,拿下亚军。决赛的那个周末,许多已经工作的学长姐都从五湖四海飞回来,龙希程学长的诺言在来年的秋天就得以实现。张依然感受到了学长姐们的不计成本与奋不顾身,更感受到了经管辩的薪火相传。
2019年金秋决赛后经管辩大合影
第三年,张依然志气满满,觉得到了当打之年,结果一轮游出局。当时还有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评判时间结束后主席说道,“请评委同时胜负牌”,结果三位评委举起来了四块牌子,两红两蓝——因为其中一位评委以为是让他一个人“真·同时举起两张胜负牌”。不过这件趣事到这就变成了伤心事,因为他放下的那张是张依然所在的正方。
第四年,张依然大四,经管辩大二大三的新鲜血液扛起了金秋的大旗,张依然只负责给他们遇到的难题提供一些建议。遗憾的是,他们也只走到了第二轮,在枫教下流泪的接力棒由张依然传给了学弟妹。
2019年金秋决赛等待上场的张依然
不管怎么说,金秋就是这样具有魅力的比赛,在这里你好像能看见,先前的那些“他们”,也从山川湖海重新归来,笑着簇拥着,只为庆祝这伟大的成功;未来的这些“我们”,也会勇敢地接下一条传承下来的责任丝带,系在肩膀上,那条丝带迎风飘扬。
02
#这波操作很极限
当被问到金秋中印象最深的比赛,张依然选择了八进四的那场“慎独/慎众更重要”,这场比赛是经管辩冲刺四强队史的关键之役,而他们来了一波极限操作。
正赛的前一晚,他们和马院打了最后一场练习赛,16级的文梓浩学长带着18级的陶奕辰与蔡进赐,三个人组成的陪练就把张依然他们打了个落花流水,这两位实力强劲的18级辩手在未来也成为了张依然在校队的队友。听完这场碾压局模辩的刘芷含当机立断,和上场队员说道,“你们现在论点不行的,定义太绕逻辑太长,评委接受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于是在一番深思熟虑以后,他们在当晚推翻了打磨了一周的定义和论点,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之前反驳的点反而成了推进的点。
金秋八进四场上的张依然
四位队员聊到凌晨三点结束,第二天一早九点又聚在一起重新改反驳与战场。当时的三辩昌凯文学长只写过两版战场,一版是基于之前的论,命名为“婴幼儿战场”,而极限改论之后的这版就叫做“夕阳红战场”。晚上六点半,张依然和队友们带着短平快的新论踏进老外楼,教室里挤满了人,群里的学长姐们也紧张地关注着这场比赛,但刘芷含说她看过的经管辩所有比赛都输了,特意没来现场观赛。
最后,经管辩以三比二赢了比赛,大二的张依然拿下了最佳辩手,经管辩突破队史,第一次踏入四强。半年过去了,这一次的张依然仿佛是在回应上半年校新的自己,笃定地告诉她——不要害怕,选对了路,哪怕再晚也来得及。
张依然与八进四队友的上场前合影
03
#再也不会流一滴眼泪
张依然谈起自己的金秋四年,不只是普通的艰辛,也不只关乎成败。她对金秋与经管辩的情感,言有尽,难以概括,意无穷,思绪万千。她也不止一次,为金秋辩与新生赛落泪。大一大二时,轰轰烈烈的情感很丰富,之后打多了对自己的比赛也就渐渐觉得平常,但后来,她开始为小朋友的比赛哭泣。张依然看见小朋友哭,自己也想哭,总觉得是自己没带好队,怕扼杀了学弟妹的辩论萌芽,觉得特别难过。
张依然曾在微博信誓旦旦地说,不会再为辩论流一滴眼泪了(小编提示:此处真香预警)。然而,过了一年她转发此条微博说,小孩输比赛了,自己还是哭得稀里哗啦。依然与金秋辩以及经管辩的连接之深、纠缠之密,或许连她自己也摸不着底。但那段汗与泪浇铸的时光,回想起来,仍令她觉得充实而幸福。
经管辩队员22年金秋赛后合影
征战之“峥嵘岁月”
01
#本科唯一一次线下赛体验
张依然的“人气女辩手”初体验,发生在第二届楚汉雄风比赛,那是张依然第一次代表校队出征外赛。虽然当时的张依然是校队最小的选手,但队伍给了她第一轮打结辩的机会去磨砺。即使是头回打外赛的后置辩位,张依然也丝毫不怯场,虽然上场前紧张到干呕,但上场以后的她只要一落座,就会马上冷静起来,变得从容不迫。这场她拿下了胜利与最佳,结辩引起掌声不断,结束以后,张依然被观赛同学围住,纷纷想要合影加好友,还表示自己弯成了蚊香(非当面,大家还是i人多...)。
2019年楚汉雄风全国高校辩论邀请赛第一轮
张依然大二打的这场楚汉雄风,最终成为了她本科唯一出省打的线下赛。虽然听着很惨,但张依然也感慨自己的幸运——至少她还有去外省打比赛的机会,之后同级进队的朋友们甚至未曾有过这样的机会,没有线下的实感,留下了很多遗憾。
在今年的亚太赛结束后,张依然想起了上一届一起并肩作战的亚太队友,那届亚太赛采取网辩形式,他们樱顶的房子里备赛,也在那参赛。于是,她把今年自己在南洋理工大学领到的亚太赛纪念品伴手礼匀出来分给上一届的队友们,给他们快递过去明信片、本子、笔亦或是文件夹,希望能够弥补一些未能线下参赛的遗憾,保留一些回忆与实感(她心里有他们,我懂)。
张依然与第十届亚太赛队友的合影
02
#年年在下雪的新国辩
2021年,张依然第一次征战新国辩。因为疫情原因,这年的新国辩转为线上赛,并且参赛人员由六名扩充到八名,于是他们小组赛以两套阵容进行比赛。张依然所在的反方是小组赛的第三场,前两场结束的时候南开大学就已确定双胜出线,他们四人只能打一场荣誉之战。她心态倒还好,队友王婉蓉却哭得稀里哗啦,正赛开始前哇哇大哭三四次,张依然安慰队友的方式略微直男,让她“别哭了,待会妆会花”。
在绿幕下参加2021年新国辩的张依然
2022年,新国辩恢复线下,张依然和队友来到了上海参加新国辩,这次的她在“死亡小组”中也未能出线,又是一年一轮游。
大四打完新国辩的时候,张依然和队友们一起走在樱花大道,突然漫天就开始飞起了雪,然后他们一行人就傻乎乎地张嘴开始吃雪,一路聊着笑着,仿佛能够扫除所有的烦恼;研一打完新国辩后,张依然接受了主办方的采访,那天早晨窗外下起了一场大雪,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一轮游,窗外在下雪,心里也在下雪,但俗话说得好,瑞雪兆丰年,张依然祈祷着下一次,能够走得稍微远一点。
2023年新国辩小组赛等待上场前的张依然与队友
03
#集邮八强
保研武大以后,张依然以研究生的身份继续开始她的辩论生活,在研一上参加了第三届工艺大学国际华语辩论赛。作为团队中的“老兵”,她扛起了确认框架的大梁,每一场比赛之前,她都会改立论、战场以及大宝典稿到凌晨两三点,定好关键的框架和例子,精进表述。就这样,张依然连续拿下了三场胜利以及最佳辩手,在她未上场的八进四中,队友以3:6憾负当年的冠军中国人民大学,工艺赛以八强的成绩走向尾声。
工艺赛张依然连拿三场最佳辩手
而就在不久之后的世界杯中,她再一次出发,却差点折戟在小组赛。小组赛辩题是“应不应该鼓励00后整顿职场”,在这道辩题的具体操作下,正方更占优势,反方的论证却有些举步维艰,但在教练们的指导下,他们总算找到了一小部分反方得以能够辩护的空间。正赛持反时,他们面对的是劲敌复旦大学,印象票以1:2落后之后,队员们纷纷都垂头丧气。但听完评委点评后,他们又发现事情有了转机,有一位评委分票,最终他们以5:4惊险地赢下了这场比赛。张依然忘不了这段先抑后扬的经历,也忘不了获胜以后大家一起欢呼拥抱的场面,在人群的喜悦中,她感受到了,一堆人为了一件事奋斗和快乐的感觉,真好。
张依然与世界杯的队友们赛后开心合影
小组赛持正也获胜后,张依然和队友以双胜顺利出线。而在之后的复赛中,他们以8:1战胜悉尼大学,张依然获得佳辩。而在八进四的比赛中,中华文化有关的辩题对知识储备要求极高,唯一的文化人大腿陈耀辉并没能带动其他三个文盲小子,他们以6:9败倒在了冲刺四强的门前,张依然又一次拿到了最佳辩手。
世界杯八进四武汉大学以6:9憾负
但如同刘芷含学姐说过的那样,“我不要最佳,我只想赢”,短短的两个月内,张依然两次跌倒在四强门口。拿下两个八强后,张依然不切实际的时候会想,能不能和《2048》一样,拿两个八强合成一个四强啊?张依然脚踏实地的时候会想,下一次一定要更加努力,多走一步,敲响四强的大门。
忙,忙点好啊
01
#垃圾桶旁的练习赛
21年的第十届亚太赛,是张依然所在的18级队员们第一次作为主力军参与赛会制比赛。因为队伍都是大二大三的队员,年轻但也稚嫩,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能够拿到亚军的好成绩,走到最后回头看,都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年暑假,张依然一边实习,一边备考托福,还要一边备赛。好在她是一个精神内核还算稳定的J人(最不稳也就是深夜微博抱怨,第二天起来接着元气女大),对着生活有着不错的规划,每天实习六点下班,通勤一小时返校后吃完晚饭,就和队友讨论,然后打晚上九点的练习赛。但运气不好遇到练习赛只能中午打的时候,为了不影响他人午休,张依然就只能“卑微地”坐在公司楼梯间靠着垃圾桶打练习赛(张依然吐槽:不知道是垃圾桶更臭呢,还是我打的更臭)。
中午在实习单位垃圾桶旁边打辩论的张依然
02
#异国他乡的两个生日
23年的第十一届亚太赛正好赶上了张依然的生日,这般生命与辩论的奇妙连结为她带来了许多确幸与浪漫。阴历生日的那天,是他们搭乘航班去新加坡的日子,凌晨四五点他们就得从酒店坐大巴赶往机场。哪怕这么早就得起床,亚太赛的教练和队友们也都还是在凌晨给她发了生日祝福,并在去往机场的大巴上为她唱生日快乐歌。
抵达南洋理工大学后,他们一起吃了生日蛋糕,张依然许下了愿望,“希望亚太能有个好成绩”,并且和队友们说,再过两天的八进四又要迎来她的公历生日,到时候咱们就再吃一个蛋糕,只不过笑着吃还是哭着吃就得看到时候的发挥了。
队友们给张依然过生日
好在那天的八进四也顺利拿下,闫宇辰远赴校外跑了三个蛋糕店买回来了千层蛋糕,大家又一起庆祝张依然的公历生日。在这次的生日里,张依然大声地喊出了自己的愿望,“我们要夺冠!”,队友纷纷表示,“喊出来是不是就不灵了?”,张依然说,“连喊出来的勇气都没有,那还怎么夺冠?”。
两次吃生日蛋糕的时候,因为没有打火机和火柴,张依然没有办法点上蜡烛,队友们便关掉房间里的灯,打开手机的手电筒,让晃动的手机充当摇曳的火光。他们让她倒数三二一,然后吹一口,同时把手机的灯熄灭,仿佛吹灭了许多根蜡烛一般。或许,这样温馨又浪漫的夜晚真的为张依然的生日愿望注入了奇妙的能量——他们最终如愿夺得了第十一届亚太赛的冠军。
第十一届亚太赛冠军领奖合影
03
#意义非凡的冠军
这个冠军是张依然拿到的第一个大赛冠军,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这个冠军对武汉大学辩论队来说也十分重要。在实力强劲的学长姐们毕业以后,武汉大学辩论队就很久没有拿过大赛的好成绩了。学长姐们扛起大梁的时候,新国辩好几年稳站四强席位,而到了自己上场的时候,就连续两年一轮游。武大上一次斩获的冠军还是2019年的华夏杯冠军,历经四年春秋,这届亚太的冠军是这样的来之不易,格外珍贵。
张依然和队友披旗上台领奖
小友“勇闯”老友赛
今年的老友赛,张依然能有幸和学长姐们一起参加。看到名单上的各位辩圈前辈,张依然也会产生自己不够格的感觉,一介无名小卒和自己比赛的评委们同台竞技,实在是有些不自量力。但哪位辩手会放弃表达的机会呢?就算鼻青脸肿,也还是要斗胆一试。她还是鼓起勇气,站上了老友赛的舞台,和前辈们一战高下。
研一的张依然第一次站上老友赛的舞台
01
#困了?到了场上就会醒的
备战老友赛的过程中,别的队伍都已模辩好几次,她的学长姐们却工作缠身,忙的焦头烂额,甚至是比赛当天凌晨一两点才飞到广州,到酒店就已经两三点。那天晚上,他们讨论到很晚才各自回房休息,第二天一早又起来接着讨论。老友赛是一项竞技活动,也是将大家连接在一起的纽带,让已经工作的学长姐们不去享受端午假期,而是飞到广州来熬夜备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属于辩论人的热血和浪漫?
因为睡眠不足,在下午三点的比赛前,张依然跟黄思晗学姐说道,“完了,我犯困了,吃完饭已经开始想睡觉了”,黄思晗安慰她道,“没事,到了场上听完对面立论就会醒的”。果不其然,到了赛场上,辩手血脉里本能的反驳欲一下就被激起,张依然一坐到场上就感觉“醒了”,在对辩环节站满了整整五分钟,以近乎完美的发挥为老友赛贡献了名场面之一。
老友赛上正在陈词的张依然
02
#初生牛犊不怕虎
老友赛有许多辩论履历丰富的前辈出席,年轻辩手站上这个舞台确实会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说起这个,张依然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紧张感,她对自己的性格定位是“比较自信和狂妄”。就像大一进队时,她与学长姐同台竞技,她并不会天然觉得“你是学长姐,所以你更厉害”;而在老友赛的赛场中,她也认为,既然大家都在一个场子上,那就只是竞技关系,并无前后辈之别,所以她自然也不会有恐惧,只把前辈当作对方辩友,来一辩高下。
张依然在本场比赛中担任反方一辩
点播一首《I hate u I love u》
01
#如何平衡学习与辩论
辩手常常会被问到“你是如何平衡辩论与学习?”这样的问题,张依然也不例外。在大一去上课的校车上,同为经管辩18级的朋友说到最近自己感觉时间不够用,问张依然是如何在学业和辩论中寻找平衡的,他张依然想了想,给出了自己的真实回答,“没有办法平衡”。
因为当时在张依然的生活中,天平永远倾向于辩论:只要有辩论在,那它一定是优先级最高的待办事项。大一下的一门思政课有固定的慕课分数,每周都有任务截止点,但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张依然的时间都被塞满了讨论、写稿和练习赛。校新结束后她打开慕课才发现,每周的截止日期已过,慕课已无力回天,导致最后慕课折算后的总分都被实实在在地扣掉了七八分(张依然内心独白:反面案例,大家一定要以学业为重啊!)。
02
#跪着也要走完
除了学习,辩论带来的心理和身体压力也曾让张依然打过退堂鼓。由于对自己的高要求以及极强的好胜心,哪怕是练习赛张依然也觉得压力十足,紧张不已。如果是下午的比赛,她常常中午就食不下咽;如果晚上的比赛,从中午到晚上她都没有胃口;如果是早上的比赛,那么甚至从前一天晚上便会紧张一直胃胀气,到了晚上就有严重的胃疼。
父母也常常劝张依然别打比赛了,身体已经快被拖垮了。佘铧霖学长也会对张依然说,“要不算了,好好休息”。但她一直告诉自己,“自己选的路跪着都要走完,不能就这么轻言放弃”。
03
#我想赢,我要赢
尽管辩论带来了学业压力和健康负担,张依然却仍旧选择了坚持,只因为她想赢。张依然是一个胜负心非常强的人,打辩论是不是因为她“爱打”,而是她觉得自己“能打”。比起喜欢,她更享受胜利,她想一直打,也想一直赢。准备辩论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要查阅很多的资料,还得反反复复打模辩。张依然觉得,如果她没有赢,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但如果她赢了,那所有的痛苦都是值得的。靠着这样的信念,张依然就这样将辩论坚持了五年。
04
#绝望辩论掌门人的双面人生
“三比二”这样的比分虽然是赢了,但对于“绝望派辩论掌门人”来说,可能出结果前张依然内心已经输了一万遍。张依然表示自己是一个乐观值非常低的人,只要打不出“八二开”“九一开”这样稳赢的局,她都觉得要输比赛。经典人物案例发生在校新第二轮,比赛结果出来之前,也就是评委写票的那两分钟,张依然在不停地给队友道歉,说“对不起,这把我好像送了”“我的我的”。结果举牌出来是五比零获胜,张依然还拿下了最佳。
虽说自称是绝望派辩论掌门人,张依然却并不会在备赛过程中给队友一直带来负能量。如果队友比她绝望,她就会摇身一变成“乐观小子”,在大家低沉的时候反而还会给大家打气,调节气氛。关关难过关关过,张依然的心态自适应系统帮助她调整心态,既戒骄戒躁,也不气不馁。
05
#山花烂漫时,凤凰涅槃日
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哪个辩手可以一直赢,张依然也有过长时间的低谷。大三金秋前后,依然经历了很长一段瓶颈期。金秋的败仗,新国辩的落选,接连的挫折让她开始对辩论失去信心和热情。之后的半年,她都没再打辩论。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依然利用这段低谷期准备了那个学期最重要的专业课。从上帝视角看来,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她在那个学期遇到了最难的专业课,拼劲全力复习的情况下还是考出了整个大学最差的一门成绩,如果还要匀时间给辩论,那这门课的成绩可能更加惨不忍睹。这个学期的努力为她后续的保研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她延长了辩论寿命。
除此此外,经历了辩论低谷的张依然不再把输赢看得“那么”重要。她愈发意识到,辩论只是竞技活动中的一种,甚至只是社团活动的一个选项,而正是这种态度的转变,反而使得她拥有了更加成熟的心态,以前打辩论赛前紧张到干呕的症状开始消失,赛场上也更加沉着冷静。
或许一段时间的休息和沉寂,会使我们以更好的心态和状态面对后面的挑战。失败又如何?拿下下一场就好;沉寂又如何?再重回巅峰就好;跌倒又如何?再爬起来就好了。失败不可怕,只怕再来一次的勇气。
那些我爱的、也爱我的人
种子的萌芽需要营养,胜利固然是培养辩手的重要动力,但这其中所需要的氛围、友谊和关爱也是辩手能够获得价值感的重要养分。
01
#武大的自由与浪漫
武大有着“特种兵训练营”的备赛模式,但其实更有着开放包容的辩论氛围,武大每个院系的辩论队都有着成熟的培养体系,学校举办的校新生赛、金秋辩论赛也都是每年的辩论盛事,在这蕴含着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也暗含了武大的兼容并蓄的态度——它尊重你的兴趣爱好,并为你搭建一个你可以发光发热的舞台。
在武大,有着各种辩论队笑话:如果有四个人及以上站在一起争论些什么,那一定是辩论队的;如果在食堂、肯德基、咖啡厅砸下来一个石头,那一定会伤到好几个院的辩手。武大就是这样一个重视辩论、喜爱辩论、支持辩论的地方,她给予了辩手们充分发展兴趣爱好、追逐梦想的平台,这片自由且温柔的土壤以她独特的方式爱着每一位热爱表达的孩子。
2019年武汉大学唇舌烽火金秋辩论赛决赛
02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辩论是联系大家的纽带,辩论队是滋生友谊的温床,张依然通过辩论交到了许多珍贵的朋友。在校队,有着毫无架子的学长学姐们,她当时最好的朋友是16级的罗冠华、17级的佘铧霖,还有同为经管辩队友的鲁玥、罗艺与刘芷含;在院队,和她一起并肩作战的校新队友孙晟喆、瞿博洋,还有一起担任队长组的王碧翔、刘荣。辩论队一大特点就是队友们无时无刻不在一起,当真是密不可分。除了上课的时间,所有时间不是在打练习赛,就是在讨论,见他们的时间甚至比见室友的还要多。
除去辩论,他们也是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辩论队的朋友们既是开心时能互怼的人,也是低谷时与她同在给她安慰和依靠的人,他们一起在低谷中互相搀扶,又在高峰时同享喜悦,他们不吝啬伸出帮助的援手,他们永远在做你问题的倾听者和解决者。因辩论建立且衍生的感情,对她来说贵如珍宝,构成了她大学友谊中最重要的部分。
经管辩2018级成员合影
03
#理解、尊重与慈爱的温柔
朋友以外,家人也是张依然辩论能量的重要来源。张依然的父亲起初并不支持她打辩论,大一大二尤为严重,认为张依然不务正业,应该专心搞学习。而张依然的母亲给出了一句很漂亮的反驳:“她空闲时间不去打辩论也不会学习的。她不打辩论,说不定就是在打游戏,你还不让她去打辩论锻炼表达和思维。”
简单分析一下这个反驳的操作↓
已知:空闲时间不学习
假设:不打辩论
可能后果:打游戏
选项对比:打游戏vs打辩论
结果选择:支持打辩论
张依然的爸爸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在此事上从此“闭嘴”,变成了张依然的头号粉丝。张依然的父母不仅会线上观看她的每一场比赛,还会把比赛链接发在家族群邀请亲友一起观看。除此以外,张依然的母亲经常在朋友圈转发她的比赛推送,张依然的父亲会剪辑她比赛的cut传在微信视频号和他的个人公众号。
“尴尬?我不尴尬啊,我只觉得他们很爱我,觉得很幸福。”显然,依然很享受这样的在乎。
张依然妈妈的朋友圈部分节选
今年亚太赛的直播在哔哩哔哩、脸书和油管三个平台进行直播,张依然的爸爸全程研究好了她所在的场次的直播平台,老两口在家全程看完了她的比赛,还会开腾讯会议共享给其他家人看。亚太赛每场比赛结束后下场,张依然只要打开手机信息的第一条,都是父母送来的祝贺。
亚太赛的决赛是九个评委的点评,评委点评时长加起来会超过正赛时长,张依然的妈妈在赛后甚至和她讨论起了最后两位评委点评的内容,爱是时间和精力的倾注,是对你的在乎。而回来以后,当她在家担任冠军杯网辩评委的时候,张依然的妈妈会和她说,“你开外放吧,我想听一听,现在多听一点,多学一点,到时候听你们比赛就更能听得懂一点”。(她真的,她超爱啊,小编哭死。)
张依然爸爸每天给家人直播亚太赛进程
正是有着父母的支持,关爱,张依然才能在辩论这条路上拥有着无限的动力。因为她知道,赢的时候会收到父母的祝贺,输的时候会收到父母的安慰,在台上的时候总有关注着你的两双眼睛,在台下的时候总有留给你的两个拥抱。
换一个身份体验辩论
作为一个辩手,大局观是进阶的必修课。如何判断一场比赛的局势?怎么样才能抓大放小?什么点是现在最疼的?都是张依然一直在不断学习的能力。而将视角从辩手切换到评委以后,或许也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01
与小华语的缘分
张依然之前担任的都是武大的院系比赛或者黄金联赛武汉赛区的评委,今年暑假亚太赛结束后,黄思晗学姐告诉张依然培养大局观的方式是当评委,她才开始接触网辩评委的工作。张依然对华辩的评价很高,她发现华辩的评委质量都很高,评委听得仔细又认真,其他评委的点评让她受益匪浅,能够从中不断精进自己的听感与框架感。
张依然最近几次网辩的参评体验感都非常不错,无论是参赛队员的流畅表达,还是评委的精彩点评,而线上比线下优势就是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集合更多不同的人,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比如在大陆遇不到的评委,比如小华语会请到中国大陆以外的中国台湾的辩手或者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辩手。
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决赛评委的张依然
02
#担任评委的收获
作为场上辩手时,不仅需要思考对方的论点如何拆解,还得关注自己的论点如何防御;论点有没有推出去,反驳是不是被打了反反驳;上一段对方说了什么,下一段自己要说什么…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辩手在场上密集的思考势必会导致了接收过程中部分信息的减损。而作为场下评委时,抛开胜负的压力和既定的思路,评委会以第三方视角将比赛听得更加清晰和完整,从而对场上局势有着更加准确的判断。
张依然发现,当评委时发现辩手犯的一些错误,自己在场上打的时候也犯过很多次这样的错;而自己也更能理解,当辩手时评委为什么觉得某一部分的攻防不太重要。依然总结道:从辩手到评委的视角和身份的转变,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一个辩手去成长和总结反思。
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决赛评委的张依然
辩论或许是白月光
现在,张依然已经迎来了自己在武大研究生的第二个年头,和辩论的第六个年头。室友问她,“为什么研究生了还在坚持打辩论呢?”,她说,“辩论好像已经成为生活的习惯,甚至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
辩论始终在她心里占据着重要席位,哪怕是工作以后她也不一定会割舍掉辩论这项活动,对武大辩论的归属感和对辩论的热爱,是她依旧会选择参与到辩论中的动力。辩论赛可能会终止,但思辨永远不会结束,关于辩论的羁绊,张依然没办法解开,也不想解开。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