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稿】刘曦冉曾乙晏专访:夫妻携手拿新国辩冠军,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频道:辩手访谈 日期: 浏览:13354

作者: 郭乃嘉


第十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已经结束了一个月,但比赛的余温还停留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


本届大赛的亮点之一,就是已经成为夫妻且育有一女的刘曦冉学姐和曾乙晏学长,同心协力代表了暨南大学夺得了新国辩的冠军,这也是刘曦冉学姐获得的第二个新国辩冠军。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赛前因为遭遇了车祸,刘曦冉学姐全程不得不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备赛和比赛,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辩论状态,曾乙晏学长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也羡煞所有人。


感谢学长学姐接受专访,今天是情人节,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辩论故事和爱情故事。祝他们夫妻二人百年好合、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小华语也祝全天下的辩论人都能找到自己情投意合又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图片




图片




图片

采访:李玥桐、陈纪任

图片




图片

采访嘉宾:刘曦冉(刘)、曾乙晏(曾)

图片

乙晏学长、曦冉学姐你们好,在采访开始前再次祝贺你们作为暨南大学辩论队的一员,携手队伍共同获得了本届新国辩十周年决赛的总冠军。本次采访我们希望能向你们了解一些本届新国辩的参赛经历和你们对于辩论的相关看法。首先想问学姐的第一个问题是:总体来说,您对参加这一次新国辩的旅程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谢谢你,首先这次旅程整体对我来说是惊大于喜的,因为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意外。估计大家也知道我在最紧急的备赛期间遭遇了车祸,到了备赛酒店后,我们队伍里此前唯一没有感染新冠的四辩子睿也开始发高烧,严重到温度计爆表的程度。所以整个的过程就像是一些老弱病残聚集的状态,总的来说就是意外重重的一次比赛。


请问学姐您现在的身体状况恢复得怎么样了?

此前手术还蛮顺利的,现在是处在手术后比较漫长的理疗康复期阶段。


请问您在经历了这样一场现在来看有惊无险的备赛过程后,当时有没有一个瞬间让您觉得好像稳了,觉得这件事应该能得到一个还不错的结果呢?

在公布票型的时候会觉得吧。我觉得最大的惊险是在决赛中接质询的时候感受到了对方质询给到的很大的压力,后续到自由辩,就进入了我们觉得相对舒适的节奏中。当自由辩和结辩结束,整个比赛走完后,我有和学长在台上交流。学长觉得场面上还是占优的,但我心里还是很忐忑不安。在点评环节中,评委说讲到的内容和我们的判断较为一致也会使我有所担心,直到后续印象票的票型公布(正-反为1-4)后,我们才感到悬着的心能够放下一点点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接下来想了解一下您在整个备赛的过程当中,带领队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作为整体,对于一个队伍而言,您觉得拿到冠军最大的挑战和最难的点是什么呢?

如果没有出现上述我所提及的这些意外的情况,或许可以讲到一些辩论上面的内容。但确实,本届新国辩因为出现了这些特殊情况,比如接二连三的疫情感染和车祸的意外状况,我觉得我们队伍很多的准备和力气都用在了坚持这场赛事上。


那您觉得这次比赛旅程中最大的幸运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最大幸运是我们的备赛团队一直都非常团结。这个团结不是说我们不会有矛盾、不会有争执、分歧或者是不会有很沮丧很失望的情况,而是我们都没有在彼此出问题时放弃过彼此。不论这个问题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们都把对方视为最重要的战友,然后一起去获得最想要的荣誉。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直都非常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事。


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小故事或是某位队员做的具体的事情能体现出队伍的团结呢?

其实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这种事情。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在刚刚车祸受伤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我受伤这件事很影响大家的准备。当时已经准备两三周了,在大家都接二连三的阳性和期末考后,还都一直很高频度、强度很大的经常刻苦备赛到一两点。但在比赛前一周左右最紧急的备赛期我出现了车祸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大家,我立刻和大家沟通,但大家都在对我说以身体为主,不要太在意这件事,还安慰我实在不行我们未来还有机会等等。

在我带伤来到比赛现场后,大家也都对我非常照顾,都在尽自己可能的帮我。当然,其中最费心的是我们队伍的三辩乙晏学长,也是我的先生,一直非常费心的照顾我,比如每次上场都要把我抱上去。在我受伤后的一些备赛基本都是子睿在组织,他在整个备赛期间也一直非常照顾大家。还有健航一直在帮我推轮椅,诗然、丰卓等等也帮了我很多。总之就是大家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哪怕是在远方的教练:殷烁学长,也给了我很大的底气。如果大家了解殷烁学长的话会知道学长是一个非常霸气的人,性格非常的豪放,有一种侠士的性格,每次出现什么状况学长都会说:“没关系”,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底气。




图片




请问学姐您在出车祸的那一瞬间,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呢?

我当时的状况是直接倒地,左脚直接卷在车轮里,在摔倒后消失了5s左右的记忆,没有知觉和意识。起来之后的感觉就是非常非常的疼,大家可以想到粉碎性骨折就是很疼的嘛。其次就是因为是脑袋先着地,右边后脑那里很痛,我就在想我不会傻了吧。

我是在我家小区被撞的,撞我的是我家对门的邻居,类似联排别墅紧挨着的那种,他也在小区里住了十多年,我们非常熟悉彼此。他突然间不开车灯回头和自己的女儿说话,一下子像一个暗夜刺客一样,从暗处撞向我。我没有任何的反应机会,在我的感受里就是,好端端走着路,突然一个完全感知不到,也没有任何预兆,让你不能做出任何准备的车就撞过来了。虽然当时我的理性告诉我应该是一辆车,但因为是一辆暗色系的车,我完全没看见。当人家把我从车底下抱出来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因为爸妈都没有阳,当时又是整个新冠非常严重的时期,所以我除了让他不要碰我的腿之外,还说不要让我爸妈去医院。然后又想到我一岁半的女儿也还在家里,现在想起来当时就是非常地兵荒马乱。

因为我是头直接撞到了地上,之后我在想我不会傻了吧。当时我就一直担心我还记不记得之前备赛的内容,在我被送到医院的路上时,我就在想当时“文明的冲突”那场比赛准备的例子。因为那场比赛有很多繁杂的例子,比如非洲现在有哪几个国家还在内战之中等等。然后我就在想我还能不能背出那几个国家的名字,我发现我还记得就大致放心了,觉得我的脑子还没出现问题。那脑子没有出现问题,就还有几率可以上场打,因为辩论还是一个主要用到头脑的竞技活动。

其实我对骨折这件事没有什么比较丰富的了解,我没有什么这方面的医学知识。当时我整体的感觉是骨折打一个石膏应该就可以好了,但其实还是很复杂的。在后续逐步了解到骨折要做全麻手术,甚至比我剖腹产的手术还更复杂,做手术后还有一个很漫长的康复期等等。这此点是我当下没有预料到的。


所以您当时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和大家一起进行的备赛吗?

是的,甚至在进行完全麻手术第二天打的模辩,也是在病床上打的,但我当时一直有一种喝嗨了的状态。


关于在病床上还要坚持打辩论这件事,当时有没有吸引一些医生和护士的注意呢?

医生和护士们也不太清楚我是在做什么,当时医生和护士会过来给我量血压和换针、换输液瓶,然后我在一旁滔滔不绝的讲话,护士们可能会不明觉厉吧。因为我们打辩论都是在说一些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宏大事项,张口就是非洲、南美的内战和俄乌冲突等等。护士们应该也猜测不到我是做什么的,可能印象里是一位神秘的病人吧。


我们也衷心祝愿学姐能够早日康复。学姐您打了这么多年的辩论,有没有哪一刻学姐是觉得非常幸福、有满足感的呢?

从竞技选手的角度看,肯定是拿冠军的时候最开心,每一次拿冠军的时候都很开心。

其他都是和大家讨论辩题的时候,有思考的火花,思想的碰撞,合作很顺利的时候我都会觉得非常的幸福。




图片




图片




刚才和学姐聊了一些在备赛新国辩的主要过程,想了解一下学长您在陪伴暨南大学和曦冉学姐一路走过来,备赛中有没有什么特别挑战或艰难的时刻?

我其实没有参与备赛的过程,没有太多的挑战,我是在最后临时上场的。


好的,曦冉学姐出车祸后还要坚持上场肯定特别不容易,想请问学长您作为学姐的家人和队友,有没有能和我们分享的一些小故事呢?

我劝她不要打,但是她非常坚持。我当时想让医生决定,但好像不太影响,手术完出院后都很顺利,也没有什么能阻止她的理由,她就坚持上场了。


刚才学姐有和我们聊到辩论中最幸福的时刻是赢比赛的时刻,接着这个话题想问一下学长和学姐对于输赢的看法。因为辩论作为一项竞技活动有赢当然也会有输,现在最重要的冠军和胜利已经拿到了,请问对输赢还会有类似的执念吗?

辩论现在对我来说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竞技的部分,一个是思考的部分。在思考的部分追求多元的议题,对一个问题有更丰富的思考,去思考怎么把一个题表达的更清晰更深刻,这是辩论对我的乐趣。另一部分竞技对我的乐趣就很纯粹,只要是站上竞技场,我都会全力以赴的去争取胜利。

我一直都蛮执着的,所以后来就选择不要打辩论了。因为打了就会有输,输了就会不开心。很欣赏客观公平的比赛,但又要接受结果有赢又输,再加上年纪和工作各方面的安排有冲突,所以就慢慢淡出辩论了。

我觉得想赢是很常态的,因为竞技类的活动没有人是奔着输来的,我觉得这个过程中有学到、收获到东西很重要。我觉得这个赛制本身办的蛮好的,让人在过程中体验很美好,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图片




请问学长、学姐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输比赛是什么时候么?

第一次输比赛,那就是第一次打比赛的时候啊。


那有没有哪一次输比赛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的吗?

我之前在其他采访的时候有讲过,我有一年打比赛,怎么打怎么输,怎么打都赢不了。现在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辩论理念和辩论攻防技巧的不足,但那一年就是输麻木了,那一年一直抱着想赢的心态但当时一直输。输的不是一场比赛,是一个时段一直在输,那个时段对我来讲印象非常深刻。但是过了那个时段之后,我对输赢的看法就是赛前全力以赴的争取,在赛后要是输了就尽量痛快的释放自己的不开心。我几乎每一次输比赛之后都会大哭,会说我再也不想打了之类的话,等平复心情后会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取悦自己,让自己高兴起来,再全力的投入到下一次比赛中,我一直在重复这个循环。

我印象深刻的比赛是我19岁生日输的比赛。那是我上大学之后输的第一场比赛,而且那一场比赛输的非常难看,难看到评委在述票时把我们臭骂一顿。我当时打的是一辩,直接被打爆了。我其实是高中就开始打辩论且高中的比赛成绩还ok,所以原本我以为上大学后的比赛也应该是顺风顺水,但没想到第一场被教训的很惨,一败涂地。赛后,指导我们的学长过来拥抱我,在我背上拍了两下,他不拍还好,一拍我就克制不住的开始大哭,那时候就穿着皮鞋“喀喀喀”的从教室往走廊跑,跑到厕所,在厕所里大哭,当时好像在厕所哭了半个钟头。我从厕所出来后一堆人站在外面说这个厕所怎么像闹鬼一样,里面有“呜呜呜”的声音很恐怖。我对这场比赛感触最深的原因是因为预期和自己实际表现的落差很大,所以导致当时很不能接受,但随着后面慢慢调整,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教训。这几年比赛打的很少,输比赛心里也没有特殊的感觉,因为重心不在这边吧。事实上,你对它的热情消退以后,赢带来的喜悦和输带来的痛苦都会等比例的减少。


曦冉学姐,您现在和学长已经成家立业了,也打了很多年辩论,想请问学长姐应该有对辩论很失望的时候吧,因为也有输比赛很难过的时候。那么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直到现在一直在打辩论呢?或者是辩论的什么魅力,让您能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在打辩论呢?有过类似输比赛很崩溃,输到怀疑自己的时候么?

有啊,输一年的那段时候一直有这种感受,但我没有其他的更加喜欢的爱好。我的爱好比较单一,让我去唱歌跳舞玩游戏,我都不那么喜欢。所以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一直留在辩论的环境里,因为朋友也都是基于辩论认识的。生活和喜好、甚至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都和辩论绑定在一起,可能对我而言就很难离开它了。




图片




您刚才说到,打了这么多年辩论很多思维方式都和它绑定到一起,我们认为辩论对辩手的人格和思维方式肯定起到了一定的建构作用,很好奇辩论在您的人格和生命中建构的那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觉得就是了解了很多很多的议题,很多议题如果不打辩论我都不会去了解,不会去查找资料,甚至不会知道的议题。比如金融、经济、科技、医学、生物等等,都是因为我打过类似的辩题我要去了解它,所以我要查找它的始末,要详细的了解他。但如果是日常不打辩论或不接触辩题的我,那我是不会去想要知道这些事情的,我没有兴趣,而且了解它会很疲累,所以也不会去了解。我觉得主要是建构了一个多元一体思考和了解的我吧。


是什么原因让您走入辩论大门的呢?是接触到了什么内容?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开始打辩论的呢?

理由其实和之前一样的,我高中的时候看了一场高中生辩论赛,那个时候的辩论赛我觉得这个活动很好玩。虽然现在那场比赛挺搞笑的,那时大家找的论据是把政治书拿到比赛现场。当时大家通过表达去讲一些观点的时候,我觉得“诶,这个活动有一定的竞技性”。而且,因为我从小一直都很喜欢竞技这个东西,当时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没有什么特长,我之前经常参加主持人大赛,但主持人大赛和朗诵大赛这种模式的交互竞技感是很低的,我当时就觉得不是很爽,如果我够强壮或者够勤劳我可能就去参加拳击比赛了。这是我觉得很爽的比赛,我一直在期待一个有很强竞技性,我可以参与,但我又不是表现很烂的活动。但基于我现在在拳击上没有任何的优势,虽然硬要去参与也不是不可以,但可能只有被人打的份,所以我选择辩论的原因是觉得辩论很适合我。

其次是因为到大学之后有各种社团,我当时其实也报了一些其他社团,比如话剧社。但是我因为觉得还是辩论过程中给我的思考强度,和能让我看到很多新鲜的议题这方面,让我觉得辩论很有魅力。


学姐你觉得辩论是一项有门槛的活动么?就像拳击对体力有门槛,辩论对我们的脑力和思辨能力一定是有一些门槛的,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其实我觉得你是对你自己的预期走到哪一步决定了你觉得辩论有没有门槛,而且我觉得辩论的门槛比起其他一些活动的门槛相对来讲会低一点。就如同我刚才所说,如果我硬要去参与拳击我应该也可以去的,没有人阻止我走上拳击场,只是我在拳击这项运动中拿不到很好的成绩,我觉得辩论也是一样的,但我觉得辩论很多时候是看你对它的热情和你愿意为它付出的程度到哪里,辩论对天赋性的要求相对来说我觉得比很多体育类活动要低很多。


那您觉得自己走到这一路,是努力比天赋占更多么?

我觉得我和学长在这个问题上答案对比性会非常强烈,因为学长是天才型辩手,在高中的时候就被称为“天才辩手”。但我觉得对我来说,虽然我有一定的天赋,但在顶尖辩手里我一定不是天赋好的。就是从逻辑的反应速度和语言上,都是要靠更勤奋的备赛和更多的准备。甚至我觉得可能是在团队的协调配合、组织、合作等等其他部分能更加显现我的优势,这些都是后天努力的部分。




图片




能请学长分享一下自己是怎么发现有天赋这件事么?

可能从小学经常和老师顶嘴,然后就是大家发现我还算有点天赋吧。上了高中我本来要参加的社团是剑道社,但我发现有专门靠剑道升学加分的队伍,所以我觉得他们那种靠剑道为生的人会狠狠的把我打爆。我觉得我再怎么练都打不过他们,就觉得不行,我要去一个能拿到好名次的地方,然后就加了辩论社。我高中是男校,和林正疆学长同一个高中,差了大概20多届。我们高中的辩论社以前有很辉煌的历史,但是学长在招募我们的时候都不是讲辩论有多好玩,都是在讲辩论可以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很多地方的漂亮妹妹。当时就觉得要挑一个自己比较强项的东西去玩,这样认识漂亮妹妹后才有可能和漂亮妹妹深交。如果我去参加唱歌跳舞相关的社团,虽然可以认识很多女生,但是我唱歌跳舞不擅长的情况下人家也不会看到我,所以瞎打误撞进的辩论社。这也一直是我的目标,所以在我结婚之后我就没有那么想打辩论了,因为我觉得我的目标已经完成了,这件事我之前在我的朋友圈也讲,我始终一以贯之的打辩论的意义至于我是这个。

我接触辩论是这个原因,至于“天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耳濡目染吧。我妈妈以前是法官,我爸爸以前做过律师,可能遗传的基因使我对于法学和逻辑会比同龄人好一点。但你问我怎么培养的,我不是凡尔赛,但就是我也不知道。可能我小时候回家后,我爸妈和我聊他们遇到的案子,我会问那为什么他不这样做,他不这样说,我会在聊一些案情的细节和推理的过程中,会觉得:诶!我很聪明,我的反应是素人不会有的反应。可能这是其他人不会有的,但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只能这么回答这个问题。


请问学姐两次拿到新国辩的冠军,对比18年的时候拿到冠军,这一次心态上会有什么变化呢?

心境上,那个时候比现在生活的状态会有所不同,现在做了妈妈,我觉得很感慨吧,虽然人生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我还没有离开辩论。当时在18年的时候我觉得对于辩论掌握的会更青涩一些,在这四年的成长过程中,会增长了一些对辩论更熟悉,掌握了更多的感受。不过,我觉得我对于辩论的喜爱还是一如既往的。




图片




图片




请问学长和学姐,在辩论中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就是多元化的思考,让我对很多的议题有了很多的了解,让我触及了更大的我以前不会触及的世界。

我这个回答有物化之嫌,但我觉得就是曦冉啊。又或者是一段美好的爱情算嘛,就婚姻和家庭嘛。如果我没有再回来打辩论的话,也不会在这个领域上认识她,和她在一起嘛。也算是缘分,缘分可以被物化,那就是缘分。


辩论带来了家庭,我非常喜欢这个答案,我对我们这篇稿子的阅读量充满信心。

想再问一下学长学姐,不管是澳门大学还是暨南大学,这都是华语辩论中的强队,因为对大部分辩手而言能进入新国辩这样的赛事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我们不仅进入了,还拿到了冠军,想请问学长学姐,对辩论中的强队和弱队的概念怎么看待呢?

我之前是在澳门大学现在是在暨南大学,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强队,传统的强队有非常艰难的传承和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我觉得所谓我们看到一支队伍一直特别的强,其实我们忽略了其背后一代一代辩手在其中做出的努力,这是我觉得的传统强队。对于新近的强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天赋或者实力比较强劲的选手带着他,一点一点教出来的,是一个成长的队伍。从学校打到地区赛,从地区赛打到全国,打到国际赛慢慢崭露头角。还有一种是近期的,源于大家对学历的诉求,更多的一种情况是:会有一批本科就实力强劲的辩手,通过考研进入一些实力强劲的学校,而且会发现就是可能随着大家考研会选择更好的学校,会出现一批考研辩手,这种情况也会导致一些实力上的调整和均衡。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非常多这种例子,像今年参赛中的从中南大学到北大的王宸宇,天大到复旦的李铭涛等等很多辩手,我觉得非常多的辩手处于这种状态。包括我们暨南大学一开始会出现在新国辩上,会有资格打世锦赛,也是因为乙晏、子睿、周毅,他们三个分别从不同的本科学校考研进入了暨南大学,大家一起努力让暨南大学能够在辩论圈被看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蛮新鲜的现象。





图片




就像您刚才说的,对一些弱队学校的同学来说,他们可能打了五六年辩论,一届又一届的努力,可能最后还是连新国辩的门槛也没碰上。那么对于他们来说,辩论某种程度上蛮无疾而终的,可能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成果,我觉得这个是现如今比赛少,辩手多的一种很残酷的现状,想问一下学姐和学长有没有觉得辩论有很残酷的地方在呢?

我觉得这不是辩论的残酷,这是所有竞技活动的残酷,我觉得所有的活动都是这样,他有一些赛事是最顶级的赛事,比如世界杯、奥运会等等,在那里拔得头筹的人一定占少数,不可能占多数的,所以只要这个活动有竞技性那么就一定会有残酷的部分。但是我觉得更多去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辩论,你是把竞技的部分和辩论绑定的最牢固,还是你更看重辩论对你的思考和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我觉得这是影响你对辩论的看法。


现在有一些很年轻的校园辩手,他们也有在考虑以后将辩手作为职业道路来发展,您会鼓励这样做么?

我觉得基于近两年的现状,我还看不到很明确的前景,所以可能不太鼓励。但有很多前辈,比如邵帅学长,他们都在努力的为大家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我觉得很多职业的风口都是很快出现的,所以我非常期待我们辩论圈能有这样一个途径为有志于此的各位来奉献自己的才华,然后能获得可以赖以生存的工作,那就最好不过了。


我们当时采访邵帅学长时有聊到关于辩论未来发展的前景,辩论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朝着现在电竞或足球一样的发展方向来前进,就是有俱乐部或职业联赛。您想象中的辩论是会怎样发展呢?您觉得我刚才说的俱乐部和职业联赛的方式对辩论来说是可以应用的么?

我对这件事比较悲观。我觉得辩论的出现,辩论的意义,核心在于它对抗权威。所以辩论圈它一定不能够也不可以制定出一个权威的判准,打到哪里算得点,打到哪里算得分,这个事情是大家可能有一定的共识,但他不可以变成一个明文规定写在得分手册里,所以就会导致裁判评判是否得分是不能规范化的。但足球不是,足球可以引入VAR技术,能更好判定有没有越位,这是能通过科技来很直观的判定是否得分的,这是让它更公平的方式,是一个形而下的东西。我个人觉得辩论是不能做这件事情的,也做不到,因为它是反权威的,一旦有一个权威的判准,那辩论就被消解了。所以要把它对标篮球、足球,我个人觉得很悲观。

我的想法和学长有一点点的不同,我觉得在发展成篮球、足球这样的形式上,我和他想的是一样的,我觉得很难。但我看到过邵帅学长的那篇采访,我对俱乐部的概念理解更像是现在脱口秀的俱乐部,他不像是足球里利物浦队之类的俱乐部,它更像是脱口秀里单立人、笑果一类的俱乐部,我觉得这个是有可能的,因为它可以是大众娱乐的补充形式。它的新形态,我觉得很多是像脱口秀的模式,会有类似的部分。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作为一个非常标准的竞技去发展,发展成能进入到亚运会那是不可能的,那难以成为一种运动竞技,它更像是一种娱乐的补充。





图片




在辩论更加社会化,更多发展的观点上,我们也对很多辩手做了采访,有的辩手认为,辩手在某种意义上,有公共议题发言人一样的职责,是新时代的另一种公共知识分子,所以辩手有公共发言责任在,想问学长学姐对这样一种辩手身份的看法。

我不是很认同,有点理解不了这种观点。我觉得辩手恰恰和公共知识分子或议题发言人是相反的,因为这个持方是你抽到的,所以和你的心证可能刚好不一致,很多时候是不那么支持的。我理解的公共知识分子、公共议题的发言人是说在你相对于你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公共的看法,而且我恰恰觉得一个辩手你说了越多的关于你自己真实的对公共议题的看法,越影响你自己在场上的表现,因为大家会拿你之前在其他平台发布的观点去反驳你,比如说你自己都不认同这种观点还要打等等。所以我不是很认同辩手是公共议题发言人的看法。但如果说辩手的发言可能会有一种公共性,会引发大家的讨论,这个我是认同的。学长你觉得呢?

我甚至觉得辩论场上的东西是辩论场上的东西,不应该带到场下,也不要带入个人。我讲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有很多人到网上去骂黄思晗,因为她在场上的数据讲的有一定的口误,所以导致很多男权分子会疯狂去喷她。但实际上她场上失误的表达也不代表她个人的观点,或代表她对男性有这样的恶意,但一旦带到场下就会变成对某个人的霸凌或对某种观点的霸凌。

我觉得要是把现实生活和辩论场上的发言做结合的时候会带来的弊害是,对这个人或者说这个群体做出过度的骚扰或个人的私人领域上的骚扰和冒犯,这是其一,其二是辩手也会在场上变得为了要公知而把观点变得要迎合大众的观点,辩论可能会变成像脱口秀一样只能博君一笑,或者是博君鼓掌,我觉得对辩论观点的展开,或对辩论的思考也未必有利,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浅见。




图片




非常感谢学长学姐,想问学长学姐在对题目的选择上,有没有倾向于更想打某一类题目这样的偏好呢?

我自己是一直有一个幻想,但它不会落实,我自己日常比较喜欢研究军事、战争、历史、国际关系有关的议题,我一直想把历史上或军事史上的东西拿来做议题来讨论,我希望那会是一场非常硬核的辩论赛,但事实上我觉得那不太可能。因为达到这样知识储备的人可能是在贴吧上或知乎上真的在从事相关行业的,他不一定有辩论背景,而有辩论背景的辩手又未必有这样的专业领域。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一类,但我现在参与的比赛很少,一般的辩题,我觉得时政的话题看新闻会有一些了解,但我个人一般没有话题偏好。但我个人相对不喜欢的是对于现实生活中没有指导意义的题,是一种纯想象,基于题解和种种的设限导致他对于现实生活没有指导意义,我会不喜欢。我觉得它跟现实生活完全脱节的话,就是纯粹的游戏。





图片




可能一些专家性的题不应该在辩论上出现,同时辩论的判准也不适宜用到专家性的议题上面,辩论的判准可能也不适用于一些专业性的题目上。我会突然想到一位辩手前辈,他曾经质疑过说辩论本身有没有能够帮助人做选择,能够起到讨论东西的目的,所以包括之前我会想到,胡渐彪老师曾经说过“打辩论到现在,我觉得辩论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辩论会模糊掉对与错的边界,我相信此刻希特勒站在我们面前也会有人为他辩护,并且帮他辩护的那一方还有可能获胜”,所以我会想问学长学姐对辩论本身的思考,撇开辩论赛,对辩论本身学长学姐觉得这项活动本身有瑕疵,本身值得更值得思考的地方呢?

就像刚才说的,我觉得有一些题目就不应该被出出来,可能是出题的问题,就比如说为希特勒辩护的问题,在现在的文化语境里,这种题就不适合被出出来,这是题目的问题,以此类推,很多题都不应该被出出来。以此类推,我现在在b站也经常刷出来比如“做男人难还是做女人难”,我会怀疑这种题被出出来的意义,我觉得这种题很无聊,会影响辩论的发展。第二是不公平的评赛机制,也会影响辩论的发展。一些奇怪的判准,一些奇怪的不公平的部分,因为辩论是一个主观判断,本身这么主观的一个竞技活动,再加入一些极难举证、极为不公正的因素和部分的时候,会很影响辩论的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对辩论本身的一些缺陷,都可以通过改善机制来让他变得更好。

我补充一点:辩论对个人的提升在于,有的人本身语言效率很低,通过辩论让语言效率提高,我原本讲话没有层次感,逻辑不好,我通过辩论的训练可以改善,可是有的人打辩论打多了就魔怔了,就变成在日常很多议题上变成搅屎棍,因为他可能抽过太多反他心证的持方,就导致他变成明明有是非相关的议题,他也都可以出来做搅屎棍。我个人觉得有些议题他明明就是有明确的是非观的事情,我就一句话总结,我觉得场上的论点七彩缤纷,但是生活中可能因此没了黑白。


想问学长学姐打辩论到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场比赛呢?

好难哦,我觉得蛮深刻的比赛是这次新国辩和中山大学交手时“附近的消失”那场比赛,因为那次比赛是我第一次采取分享我生活中我身边的故事在辩论场上,我一直非常抗拒去分享我自己生活的经验,在价值类的题,我是绝对不分享的,可能我对这件事有点不喜欢,不倾向。但那场比赛恰好关系到一些真实生活中的社区体验的部分,我觉得正好我可以用到我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因为它可以用到一些事实,并且这种事实是基于国家的政策机制是联合在一起的。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我变老,或者是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之后在辩论场上可以用出来的例子。因为比如在决赛爱情是不是必需品这道题有很多人猜测,我们作为夫妻在场上会怎么用这个身份来做文章,但我和学长都特别不喜欢用自己的生活做例子,但是我觉得那场比赛让我深刻意识到原来生活阅历视角的不同会非常影响你的感受,就大家作为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时,和真正生活在要去买菜,要去和小区的妈妈群体一起生活时,那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图片




谢谢学姐,我还记得刚刚学长学姐有聊过,有一些辩手在打辩论后会习惯把这种类似于职业病一样的东西带到辩论以外的地方去,那对于这些辩论的负外部性想问下学长学姐有没有一直以来在警惕自己的,或者是您希望有什么和现在刚打辩论的年轻辩手说的,就有什么需要自己不断告诫自己,不断注意的地方。

就是你做个好人,坚持自己善良的判断,感觉这个问题好难,因为善的判断有非常多的价值体系,可能就是坚持你自己内心的善吧。

我引用一个故事,就是有一次有一个客人到居里夫人加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女儿在玩居里夫人诺贝尔奖的奖牌,那个客人就制止了小女孩并质问居里夫人怎么让女儿玩一个这么贵重的东西,居里夫人告诉他,我觉得是要让我女儿了解到荣誉这种东西她就跟个玩具一样,你不要被他给困住,不要被他给绑架,他就只是一个玩具。我讲这个沿用到辩论就是我觉得辩论说到底是一个竞技的游戏,就像我们在电子游戏当中,我们会开枪打死里面的对手,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选择对一个活人去开枪,就我们可以在场上有很多淋漓尽致的发挥,甚至有一些相对于剑走偏锋的小众的价值可以在辩论赛中赢得比赛,可是那就像在射击游戏里你对游戏里的角色丢手榴弹和开枪是一个道理,辩论对于生活的边界应该是和电子游戏的边界是一样的,我觉得要很清楚的认识到,然后辩论场上取得的各种荣誉那就像玩具一样,跟电子游戏你今天可能拿到了省服第一,国服称号是一个道理的,他只是一个游戏的结果,千万不要因为在辩论中赢了比赛就好像有了什么,或者是因为赢了比赛就好像我又行了我可以为这个世界说点什么,或这个东西可以让我变成这个世界的救世主等等,我觉得就辩论有的时候大家容易魔怔可能就是跨越那个界限,在场上表达的很兴奋,觉得还不够,就把他带到了周边去,才有这种负的外部性。


我觉得就像学长刚才说的,辩论更容易被人带到辩论以外的地方,就不像电竞一样我们只在辩论场上讨论这个世界,就一群年轻的孩子在辩论场上辩护一些很现实很宏大的议题,我们都在聊金钱、聊爱情等等,所以我会想问学长和学姐,我们是应该让辩论回归到辩论赛这个只是一个游戏一个比赛这样的么?

我认为是,我认为他应该越纯粹越好,这只是我个人想法,就像你说运动,比如说相扑也好、篮球也好或者什么都一样,就你不会在现实中用球打人或者在现实中和人打架,这是同一个道理,所以我觉得他的纯粹性,比如奥运会是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努力,那同样的辩论场上和场下的边界线也需要更明确,我讲这个话不这么主流的原因可能在于,他终究是工作或者可能带有一定的商业性,不可能纯粹的要求大家因为热爱而去做0现实金钱利益挂钩的事情,但因为辩论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一个爱好,所以我觉得这个边界是需要由一些大型的赛事或一些有影响力的辩论网站来作为一个示范的作用,来强调他的纯粹性和作为竞技的意义,而避免很多人走歪路走错路。

我觉得辩论赛就是辩论赛,辩论的有一些东西可以被做成综艺,辩论的形式有很多种,但辩论赛就只是辩论赛。




图片




感谢学长姐们分享辩论和辩论赛之间的区别,想问下学长姐对辩论队之间传承的故事、一些情节,或者说在您的生命中要做出一个排序的话,辩论、辩论赛、辩论队您会是怎么排序呢?哪一个对您的羁绊更大呢?

我完全认同辩论队更大,比如高中的学长,还有周毅、张子睿、你啊,大过辩论大过辩论赛啊,我觉得。

那我就聊传承那个部分吧,我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是我在澳门大学辩论队京京学长对我的传承从辩论比赛的整个架构,到攻防,到做人做事在辩论圈里面如何与他人相处,包括如何对待辩论这项竞技等等,我觉得这些部分是他传承给我的,也是我努力把它传承下去的,包括现在到了暨大的校队,我觉得我是在一个队爱一个队。就是进入一个队尽可能的把这些部分尽可能地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部分传承下去,包括现在有一些辩论的培训活动、辩论营啊等等。我觉得这个是我自己在做的,希望大家都能够学好辩论,建构起对辩论正确的理念。我也不能说我自己的东西就是绝对正确的,但我至少知道有一些东西是不正确的,我尽可能的让大家远离那些不正确的东西,比如说招摇撞骗、拿辩论敛财、操纵比赛、不公平竞技等等,我觉得能尽可能地引导大家离开就离开,因为有人的圈子就一定会有这些,相对来说灰暗的地带,小朋友走进来的时候能让大家相对的远离这部分蛮重要的,包括还有一些不正常的男女关系啊,还有一些女性辩手会遇到的问题,作为一个女性辩手会在这方面尽可能的保护大家,我觉得这是个很敏感的话题。


确实就像学姐说的,辩论这个东西还是一件很容易展示自己个人魅力和权力场的事。

对,我觉得你要看这个人怎么样,他可能在场上和场下不是一回事,一定要有边界。


非常感谢学长学姐接受我们的采访,祝学姐的腿伤早日康复,也希望能够再次看到学长学姐在舞台上为大家呈现精彩纷呈的比赛。


( 郭乃嘉)

1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